2015-11-20
“砰、砰、砰……”7月18日早上6时50分许,对于州城每个上班族来说,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早晨。但对家住怡江新城小区,已经多年未上班,专心在家当全职太太的周凤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早晨。因为,她又被吵醒了。
“对我来说,像这样每天早上钢筋摔在地上,挖掘机挖得轰轰作响,电钻机钻得震耳欲聋的声音,就是闹钟。在这些声音的‘伴奏’下,我每天不得不准时爬起来。”周凤无奈地说。
周凤说她在怡江新城小区已经住了6年,前几年,附近只有她们这一个新建的小区。那时候,还很安静。就在去年,对面渐渐盖起了高楼。每天早晨6点多钟,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就不绝于耳。工地施工一年多了,上半年甚至到了深夜,都能听见工地上各种机器的轰鸣声。他的睡眠质量被严重影响。
“我平时上班很忙很累,就想趁着周末好好休息,可老是被工地施工的声音吵醒。”同时被影响了休息的,还有与这个工地仅一街之隔的,家住滨江花园小区的谢颖。
不仅是工地施工,早晨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是噪声“污染源”之一。
“金哪银儿索,银哪银儿索……”清晨6点多钟,风雨桥广场,跳交谊舞的大妈大爷们就来到了每天的固定场地。负责人阎国军大爷也带着音响设备,准时出现在广场,准备晨练。
“他们每天7点不到就开始哒,音乐声音特别大,不跳个把小时不得走。除了下雨,我们每天早上都听得到他们放音乐的声音。搞得小孩子也睡不好觉。”家住清逸小区的王丽奶奶和孙子几乎已经成了广场舞音乐的“忠实听众”。
这些噪音并不是个别现象,凤凰桥边的摆手舞音乐,土桥广场的广场舞音乐、联军驾校旁的多个建筑工地的施工、绕城线甚至各交通主干道上的机动车汽笛声……每天,这些不和谐之音总是不绝于耳,让州城市民难享片刻安静。
因而,“噪声污染”这个城市病,一直为州城市民所诟病。
“噪声污染是城市发展的‘慢性病’,时常复发,难以治‘断根’。” 恩施市城管局局长胡祖华介绍,为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、宜居的生活环境,恩施市正在“动脑筋”想办法,积极回应群众关切,全力打造“洁净、畅通、安宁、和谐”的州城。
为增加执法效能,2月,在进一步明细各类噪声管理规定基础上,恩施市成立噪声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噪声治理责任:社会生活噪声、建筑施工噪声由城管部门处罚;交通噪声由交通警察管理处罚;工业企业噪声由环保部门管理处罚,民政、住建、安监等部门负责协助配合,形成了联合执法、齐抓共管管理机制。
为及时解决夜间噪声扰民问题,3月,恩施市城管委从市环保局抽调1名环保噪声监测人员、城管局抽调6名城管执法人员,联合组建机动噪声管理中队,负责处理晚上7时至次日早上8时发生的建筑工地违规施工、文化娱乐场所、夜市等商业经营产生的噪音扰民现象。
截至目前,噪声污染防治中队共发放《关于加强恩施市城区噪声污染管理的通知》宣传资料2000余份,依法下达各类噪声限期责任整改通知书近100余份,依法暂扣音箱器材40余台次,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一起,叫停建筑施工夜间作业若干。
“在处理噪声污染方面,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投诉电话‘12319’每天24小时值班,积极协调处理市民投诉的热点、难点噪声污染问题,并对影响严重的予以媒体曝光,但噪声污染现象依旧频发,治理效果仍不理想。”恩施市城管局噪声污染防治中队中队长彭美虹说。
彭美虹表示,目前州城噪声管理主要存在发现难、取证难、监管难、处罚难四大方面难题,其中调查取证难是阻碍噪声执法的最大难题。
如交通噪声等大多数噪声污染的投诉都局限于一个特定时间段,接到市民投诉后,执法人员携带监测仪器到达污染源处对其反映的噪声来源进行监测,如果时间不合拍,过期就无法取证。
如何将州城的噪声污染降低到可控范围,让市民们满意?
市民向兴军认为,职能部门当前应该对存在噪声污染隐患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、登记入册,尤其将已经立案查处的单位进行归类建档,为日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。对一些违章现象频繁、违章情况严重的单位列入重点整改单位,督促其有效整改。
向兴军建议,职能部门分区域引导市民合理安排活动场所,并教育市民要加强自律意识,在保证不打扰他人正常休息的情况下,开展活动。例如在开展跳舞、吹拉弹唱等活动时,要远离集中居民区,争当文明市民。
退休工人李建华认为,要从根本上治理和解决噪声问题,还是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,其实绝大部分噪音是可以避免的。
他建议,应该加大宣传力度,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。可以探索建立噪音证据收集市民监督员机制,动员深受噪音困扰的市民采取拍张,录像等方式收集证据,然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处罚。
采访手记:城市发展离不开建设,城市建设离不开大大小小的家庭。但求发展并不是弃居民追求舒适生活的愿望于不顾,锻炼身体也不是弃居民追求安定小家于不顾。如何在州城建设稳步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大前提下,将城市家园打建得更加和谐,美丽。是州城发展面临的又一新课题。
上一条: 噪音污染防治对策!
下一条: 无